遠程拍照式蟲情測報燈:現代農業的“智慧眼”
更新時間:2025-08-14 點擊次數:22
在現代農業生產中,蟲害監測與防控是保障農作物健康生長、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關鍵環節。傳統的蟲害監測方法主要依賴人工巡查和經驗判斷,這種方法不僅效率低下,而且難以做到全面、及時與精準。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,尤其是物聯網、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,遠程拍照式蟲情測報燈應運而生,成為現代農業蟲害防控的新寵。
一、定義與工作原理
遠程拍照式蟲情測報燈是一種集物聯網、人工智能以及圖像處理等技術于一體的植保設備。它利用夜間昆蟲的趨光性原理,通過特定波長的光源吸引昆蟲。當昆蟲靠近光源時,會被高壓電網擊殺或通過漏斗裝置落入收集倉,隨后由自動計數系統或圖像識別技術記錄種類和數量。該設備內置高清攝像頭和智能控制系統,能夠按照預設的時間間隔自動對誘捕到的害蟲進行拍攝,并將照片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傳輸至云端平臺。用戶只需通過手機或電腦登錄平臺,就能清晰查看田間蟲情畫面,如同親臨現場一般。
二、技術特點:
1.實時性與高效性:能夠24小時不間斷工作,及時捕捉蟲害動態,大大提高了監測的效率和準確性。
2.全面性與準確性:通過多點布控,實現對農田各區域的全面覆蓋,減少監測盲區。高清攝像頭能夠清晰記錄害蟲特征,結合智能識別技術,能夠準確區分不同種類的害蟲。
3.智能化與自動化:結合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,能夠自動分析蟲害發展趨勢,預測爆發風險,為農戶提供科學的防控建議。
4.遠程監控與操作: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端遠程監控平臺對設備進行控制,包括但不限于指令發布執行、系統參數設置和采集信息的查詢分析等。
5.多種聯網方式:支持網關、5G、4G、網線、網橋、WIFI等多種聯網方式,可隨時隨地聯網管理。
6.圖像處理與識別:具備圖像處理功能,包括畫面分割、切換處理及保存等,能夠自動識別多種害蟲,如褐飛虱、白背飛虱、稻縱卷葉螟等,識別準確率較高。
7.環境適應性強:具備雨蟲分離技術、防雨百葉、超大防雨棚等設計,能夠在下雨天正常工作。此外,還具備光控控制、時段控制、大小蟲子識別過濾等功能。
三、應用場景:
1.遷飛性害蟲監測:例如草地貪夜蛾監測,通過高空測報燈實時捕獲遷飛蟲群,AI識別準確率達92%,提前7天預警蟲情擴散,指導無人機精準施藥。
2.區域性蟲情對比:在不同區域部署測報燈,對比不同區域蟲口密度,及時調整防治策略,減少農藥浪費。
3.抗藥性監測:通過長期監測害蟲種群數量變化,結合藥劑防治效果,發現抗藥性增強的區域,指導輪換用藥,提升防治效率。
四、作用與意義
遠程拍照式蟲情測報燈的使用能夠實時準確地監測病蟲害情況,識別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,為農戶提供及時的預警信息。農戶可以隨時通過設備查看監測報告,了解農田狀況,從而科學合理地制定防治措施,避免盲目用藥。利用該設備能夠有效減少農業生產中對化學農藥的濫用,農業工作者可以精準施藥,只針對害蟲發生的區域和種類進行防治,這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,促進綠色農業的發展。通過長時間對農田中的蟲情進行監測,可以為農業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學、便捷的蟲情監測解決方案,有助于提高整個農業生產管理的水平和生產效率,是農業生產向智能化和現代化邁進的有力支持。
五、總結
遠程拍照式蟲情測報燈憑借其功能和優勢,打破了傳統蟲情監測的局限,成為農戶和農業工作者的得力助手。它不僅提高了蟲害監測的效率和準確性,還通過智能化管理和遠程監控功能,減輕了農戶的勞動負擔,提升了防控效果。